霍山县高级职业中学 徐兆才
摘 要:在中职生源数量逐年下降、学生素质越来越差的形势下,如何搞好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是摆在中职学校人面前的头等大事。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影响教学管理的因素甚多,如:生源素质、师资水平、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校园文化、人文观念、社会环境、管理办法等。如何搞好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本人仅从教学管理改革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 管理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现代中职学校应创建全新的教学与管理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以适应现代教学对象和社会需求的为目的,这样才能让中职教育得以生存与发展。
一、中职学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一)中职学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的中职学校实行的是传统的普通高中的学年制管理,即学生在校达到一定的学年即可毕业,即使知识检验不合格,也照样毕业,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是在打折扣的学年制中毕业的,这些学生在厌学或用人单位临时招收员工时,就提前而名正言顺的予以毕业。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些学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两年或三年毕业意义完全一样,这种既不规范又不严肃的教学管理制度显然会产生许多弊端。
(二)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的弊端
1、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基础课时,能全部听懂的极少,半懂、似懂非懂的占绝大多数。很多学生坐在教室是被逼所致。打瞌睡而不影响别人的同学还称得上是自觉的同学,不做作业、无目的学生更为普遍,这些学生本就文化基础差,加上缺乏学习的激情,有此现象不足为奇。
2、专业动手能力不强。尽管部分学生对实训感兴趣,但因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不能系统的实训,学多少算多少,专业动手能力自然不过硬。
3、学非所用。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不少的所谓热门专业,那只是形式而已,很少学校能深入到企业中去,所学与所用完全脱节。实际能对口就业者为数不多,企业也只能把技工当普工用。
4、综合素质低。许多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在校没得到培养,外出实习时,在企业呆不了几天就打道回府,究其原因,既不是专业不对口,也不是基础知识不过硬,更不是体质的问题,主要是个人行为习惯与企业、与社会要求不同步。
5、学时不足,学生、家长意见大。有的学校安排实习的时间确实不少,甚至新生一进校门,就安排外出实习,其实是打工,上生产流水线,并且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半年。这种长时间的盲目的生产实习,既学不到专业技能,也学不到文化知识,又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的活动,使刚出初中门的初中生感到疲惫,使家长意见非常大。
二、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中生存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是无资格升入普通高中才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甚至他们还是在广大的中职学校的教职员工的“踏千山万水、进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的精神感召下,贵宾般的迈进中职学校大门的。他们普遍是“双差生”。这些文化基础 “先天不足”的学生到中职学校后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专业基础课听不懂、学不进,直至厌学,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少数基础强一些的同学,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也很受影响;特别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和义务教育疏忽,他们个人品德低下,来校后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打架、盗窃、上网等不良现象被学校开除。致使中职学校的理论教学几乎无法进行。
三.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状况
虽然中职学校如雨后春笋,国办、地方办、民办的学校比比皆是,但是名副其实的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在社会却处于紧缺状态。这说明很多中职学校培养的技工不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说明中职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依靠科学的教学管理来争取。
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
在英、德等一些西欧国家,职业教育体系非常灵活,只要有需要,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到职业学校进修,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应是:职业教育应成为终身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要灵活转换;职业教育需采用模块加学分制;职业教育要走校企、学生共赢之路;要提高职业文凭的含金量等。
五、新的教学管理方法
众所周知,英国的高等教育体制非常先进和完善,但在英国,14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他们大都抱着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很多已经大学毕业的人会到职校培训劳动技能,而从职校毕业的人也可进入大学深造。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和高等教育领域之间“穿梭”而行。此外,职校的课程有半日制、全日制或每周上几小时制,供不同需要的人选择。
西方的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联合。一方面学校必须为每位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增强其竞争力。
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符合企业的需要,政府会进行调研,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全部源于市场需求。而企业也会帮助制定某些技能的认证标准、改进相关课程,以满足企业需要。
鉴于以上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本人产生如下的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思路。
(一)中职学校实行弹性学制
中职学校应在模块加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允许学生半工半读,而学生的有效修业年限将可无限延长。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生产实习。而学生在工学交替阶段,必须按各阶段要求完成学业,才能取得结业和毕业所需的学分;符合结业和毕业条件的,予以发放对应的证件。这样的管理方法为学生择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中职学生就业还是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尽管技工人才目前紧缺,但是高素质技工人才的培训有一个时间过程,而且社会在不断进步。弹性学制能够让学生不断进入社会摸索,通过学生带回来的问题,能够完善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提高。
(二)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
用人单位是参与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由用人单位提出。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由学校最终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企业的要求不同,各班级的教学计划有可能不同,以体现市场适应性,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对于长期合作委培单位,其职工可能就是学校的兼职教师,而学校的教师也可能就是企业的兼职员工,这些人做到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粉笔是技工。这样,学校与企业之间经常互通有无,多方位接触,既培养了师资队伍,又加深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互依赖,相互进步”的校企关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校内教学管理规范科学,
1、课程和教材模块化
按照学以致用教学要求,中职教育必须对课程和教材进行了“模块化”处理。要根据目前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对现行各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和教材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编制,编制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建立科学的、实用的、便于考评的学习模块。模块以掌握技能为目的,并不断开发、设置、更新和完善。
2、考评采用学分化
中职教育应积极推行“学分制”,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化。中职教育不再一味强调或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在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效果上进行优化,在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上创新。推行“学分制”,关键是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方便操作的“学分”内容体系。通过“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有目的、有兴趣、灵活方便地修完学业,取得多证。
3、课堂教学实训化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改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言课堂”的教学方法,要使课堂教学实现实训化。将操作技能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考核一体化,以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实训操作为基本手段,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都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列出考核要求,做到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操作步骤详尽,考核内容明了。这样,课堂教学实现了实训化,使每一堂课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有严谨的过程控制和当堂严格的考核评价,保证了教学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4、成绩考核多样化
对考核方法和评价机制进行全面的管理。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学习态度等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应包括阶段考核、个别考核等。突出过程考核的目的,是使学生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另外,专业课程的考核应减少理论考试,以技能考核为主;基本技能课程的考核,以现场操作为主要手段。对具有一定操作性的课程的考核,应采取面试或开卷的考核方法。使考核程序化、多样化和灵活化,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5、学生素质综合化
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职业技能,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发展职业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有能力从事某种职业,还要使他们有能力融于社会。中职学校有这个优势,也有这个义务。中职学校不追求升学率,更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他培养的对象将面对社会,面对人和机器。他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会做事,会学习、会相处、有道德、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人。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块中,要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的管理的比重,即综合素质的学分应占有一定的比例。
总之,中职教育人要为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尽职尽责,为广大的中职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管理模式。也非常希望我的探讨能给中职教育事业的进步起到微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研究---海外职业教育》,2012年第7期
[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管理》, 2012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