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安徽省示范特色学校

首页
论文著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研科研 > 论文著作

浅谈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 2013-05-17   撰稿:    审稿:    签发:    阅读次数:

参评论文
 
 
题   目:浅谈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
 
作   者徐凌燕
 
单   位:安徽省霍山县高级职业中学
 
电   话:150552528103
 

 
浅谈职高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差异
霍山职高 徐凌燕
【摘要】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对于不同的行为,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规则和习惯。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因此在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纯语言教学外,还需要涉及英语所蕴含文化背景的教学。只有将教学建立在职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感知的基础上,英语教学才会真正有效。
【关键词】文化差异 职业教育 英语教学
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英语教师对语言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语言的交际运用。现行职高英语教材在编写和选材过程中十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体现了以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目标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开展有效交际的能力。因此,职高英语教学必须将文化教育融入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英语。
一  中西文化差异的体现:
1.民俗差异
中国,由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人们非常重视亲属关系,重视辈分的长幼,对老人的称呼不能直呼其名,每一个亲属都有一个称呼。而在英语中,兄弟、姐妹、表(堂)兄弟、表(堂)姐妹等称呼简单的归为brother,sister,cousin。
2.打招呼的方式
在我国熟人相见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像最常见的“吃了吗?”、“到哪去?”实际上我们对就针对句子的回答不感兴趣,仅仅是寒暄的一种方式。而对西方人来说,见面就问这样的话,他们会感到很奇怪,要么他们感到这些句子涉及到个人的隐私而反感,要么他们会给与答复。他们打招呼的方式更常用谈论天气。如:“Nice day,isn’t it?”、“Yes,marvelous.”不用表露自己的感情,也不谈论自己的私事,选择天气这个中性的话题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择。
3. 谦虚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对长辈和上司惟恐不尊,更不愿意过分表现自己,他们在接受赞扬时会推辞甚至自贬,而西方人会接受。如:在中国,有人表扬你,“你的英语说的真好。”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好、不好”或“很一般”。在说英语的国家,对“Your English is perfect!”的回答却是“Thank You.”,如果你的回答是“Oh,no,my English is poor.”会让对方莫名其妙。
4. 接受礼物
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往往推辞一番,而且不能当客人的面打开,以免显得不礼貌。西方主人收到礼物时会当客人的面打开并称赞一番。表示对客人的感谢。常会说“Oh,how nice,thank you.”、“Oh,I like it,thank you.”等。
5. 词汇和习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语国家的文化与词汇意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带有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含义,具有其特定的文化信息。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重视词汇的字面意义,还应注重对英语词汇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介绍。如:grammar school 字面是语法学校,而实际是为培养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的中学;再如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邪恶,而中国人以“龙(dragon)的传人”骄傲,认为“龙”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俗的感情,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6. 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集体保持一致。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父母与子女关系亲密。而西方人则比较独立,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尤其要求孩子自立和自理。
7.  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以求语法形式的完整,句子组织严密,层次分明。如: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见到if,两句的逻辑便一清二楚。正因为中外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所以表达顺序排列也有差异。在谈地名、时间的排列顺序时,汉语是由大到小,而英语则是由小到大。如:at 10:00 in the morning of May 7th,2005。姓名的表达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是名在前,姓在后。
二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跨文化教育:
作为职业高中英语教师, 我在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了解跨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不断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要让他们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有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和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两种。在英语教学中,应遵循“实用,有效”的基本原则,结合教学内容来学习中西文化。具体做法概括如下:
1.口语训练中的跨文化教育
例如:中国人见面常打招呼“上哪儿去啊?”,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 Where are you going? 或 Where have you been?  用这两句英语来向西方人打招呼,大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 认为你是在刺探或者侵犯他的个人隐私, 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着吗?)。.还有,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个人隐私,否则就是失礼, 会导致对方的尴尬和不安。而用谈论天气或者个人喜好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会谈的话题,则是明智的,也非常妥帖。我们在交流中必须注意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之间的不同交际手段,有意识地注意该语言与母语间的文化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人应尽量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解的语言,或者在使用时加以解释说明,以便使对方理解该语言的含义并了解汉语文化、接受由于文化不同所形成的差异。在实践中学会有意识地对两种文化进分析、比较,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词是语句的基本单位,通常所说的话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陆国强,1983年)。在某些人看来,学语言,如英语,就是把一个个的词、词组、短句学好,掌握其读音、拼写及意思,同时掌握一些基本语法,知道如何把一个个的词、词组及短语连接起来。掌握了这些,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只是把单位按字母意义串起来,而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的。以“颜色”为例,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例如:
字面意义    涵 义
green 绿    green-eyed 嫉妒(“红眼病”而不用 red-eyed)
blue 蓝     blue-mood 沮丧的、忧郁的a blue Monday 倒霉的星期一
red 红      red-faced 不好意思、难为情、困窘in the red 亏损、负债
white 白    a white lie 不怀恶意的谎言
black 黑    in a black 经营一项企业盈利
yellow 黄   yellow journalism不择手段地夸张以招揽或影响读者的黄色新闻     
英语中(1)green with envy 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脸色真的变绿或发青吗? 英语中说(2)Paul was in blue mood.  Paul(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在上列两句中,green (绿)和 blue (兰)都不是指颜色,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一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 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在词典上,green 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 green with envy 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妒忌"而已。 blue 这个词与 mood 之类的词连用估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例2之意保尔情绪低落。以上两个例子就涉及到词的字面意义和联想内涵意义,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因素的对比显的尤为重要。
3.阅读课文中的跨文化教育
阅读前,教师提出几个与所读文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一场大脑风暴,形成一个信息包,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同学们还可以根据已知部分信息来猜测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提出一到两个重要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读完文章后,老师应该提出分析性的问题,激励学生分析、合成、概括不同的文化现象。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比较两种文化的不同,提出一些主观性的问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并且就文化问题进行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使用目标语,这样学生会对英语文化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英语阅读材料绝大部分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作者所撰写,浸透着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例如:A:How about your tennis doubles partner ?
B:He has much in common with John McEnroe.
这段对话,从英文字词方面来说十分简单,但是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外国文化知识,就很难读懂。A是在询问B的网球双搭档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读者的原有知识框架没有包括一定的体育知识,不知道JohnMcEnroe 是何等人士,则很难理解B 的回答;但是假如读者知道John McEnroe(麦肯罗是一位世界级的网球运动员),假如更精彩的是他还知道John McEnroe.的急躁脾气,在赛场上常因顶撞裁判而惹上麻烦,则读者就可以非常深刻地理解B 的回答“He has muchin common with John McEnroe.”,也就可以十分准确地推断B 的网球双搭档是何种人了.在英语学习中影响阅读的元素是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技能和智力因素(思维能力)。掌握语音知识、词汇和语法有助于解码文字的信号。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也要努力学习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扩大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以便消除跨文化理解和交流障碍,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4. 语法学习中的跨文化教育
语法与文化也有某些关系。我们知道,介词的用法是约定俗成的。例如:be crazy about;be keen on;be enthusiastic for 这三个短语意思相近,但使用的介词却不同。要从客观物质现象中寻觅这些介词的根源是枉费心思的。另一方面,有些语法结构却是有其客观依据的。可是我们往往只注重应用什幺介词,而不去追究使用这些词的原因。我们知道可以说in a tree或on a tree。但是主语是birds要用in a tree,因为鸟伏在树林里;若主语是apples要用on a tree,因为苹果是长在树上的。英语国家的人往往能指出中国学生的语法错误,但不能解释其原因。而我们会一看即找出症结。英汉民族文化不同,例如在英国,人们通常说He was informed...。但中国学生却说Some people informed him...,以主动语态替代被动,原因是中国人更注重施动者。英国人说We watched TV last night,而中国学生却常常说We have watched TV last night. 原因是中国人常将行为与它发生的时间割裂,而在英国人看来它们不能分离。由此可见,尽管语法关系比较抽象,但也隐隐地盖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
5. 其他形式的跨文化教育
充分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当补充包含文化差异的内容;利用选修课选修教材或学校的校本教材开设英语诗歌、歌曲、影视欣赏等课程。在学生进行欣赏之前,
教师应帮助学生激活或者建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提高欣赏水平,同时增加和提高跨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素养;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层次推荐与风俗文化有关的报刊杂志以丰富学生对文化意识的积累,或者组织学生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音像影视资料、电视节目,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冶的感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英美文化。在西方的节假日,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进行相关文化专题讲座袁也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内外亲身体验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以创造条件在校园内或教室内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校内英语角、班内英语墙报、英语短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介绍西方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重大时事和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西方文化。这样既可以活跃英语学习的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兴趣。
三 职高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职高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的交际性决定教师在教学中除传授言语形式外,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强自身与学生文化差异的认识。应重视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要让学生融于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之中,既要用英语思维,也要用英语文化模式来思维,使学生逐渐形成社会文化意识或跨文化意识。而教师则应成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传播者。同时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既注重语言知识的正确性,又注重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所以,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既学语言,又学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文化素养, 为职高学生以后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好所学的英语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
【2】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3】  陆国强,1983《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