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安徽省示范特色学校

首页
说课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机电教研组 > 说课稿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发布时间: 2014-11-05   撰稿:    审稿:    签发:    阅读次数:

说  课  稿

霍山职高    盛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向各位阐述我对本课的构思与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选自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高教第三版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课程属于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两种投影法的基础上对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在内容上起到一个延伸的作用。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最常见的技术图样,学好三视图为以后学习视图投影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是制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几何视图投影至关重要的一课。
2、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对于我们机电专业,男生较多且好动,传统的理论教学已适应不了他们较差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面对如此的情况,我们将平时的理论教学转为多元化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储备:学生在义务制教育阶段已经接触过三视图,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仍然在
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需要正确完整地引导学生对机电学科所要求三视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
3、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课是对三视图投影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上先复习投影法,从而引入新课,便于学生的理解以及更好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及学生的基础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
(2)能力目标:
会做简单图形的三视图 。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我们一起分析三视图的投影进一步激发学生对
机械制图课程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
5、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拟定如下:
重点:1、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
难点: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上述的学情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拟定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职高生的基础现状,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针对职高生的认知能力,铺以必要的讲授法,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以帮助学生对其运动特性的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
三、 教学流程:
1 、复习旧知识(用时2分钟)
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平面投影法)
②机械制图中使用的投影法是哪一种?它有什么基本性质 (真实性、    类似性、积聚性) 
加深了学生印象,为今天的新课作很好的铺垫。
2 、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在这里我先播放生活中的一个镜头,让学生说说他们之间谁说的对?再接着看一幅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之间什么关系,以此说明看事物不能只看单方面。再通过几幅实物图片展示,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看,“这个物体要从几个面观看才能反映实体?”学生很快可以看出,当要正确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我们需要从三个面来观看。那么这三个面在投影中是什么样的投影关系呢?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和设定任务进行开篇,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探索研究环节。
3、探索研究(用时32分钟)
(1)三投影面体系的形成
    由于正投影具有三个特性,我们用正投影法的一个投影是不能将物体的构成关系表达清楚的,(课件演示不同物体的相同投影)我们同时从不同方向对物体进行投影,又会怎么样呢?这相对于前面的单一的投影来说,大大增强了我们认识物体的准确性。此时便可以引出“视图”的概念,所谓视图,就是以我们观察者的视线作为互相平行的投影线,将物体运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反应物体几何形状的平面图。那么又让学生从侧面、水平面这两个不同的方位观察,都会获得不同的两个视图,将三个视图组合在一起便得到所谓的三视图,同时还能准确的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从观察的角度看,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用V表示),右边侧立的投影面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面(用W表示),水平位置的投影面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表示)。
V与H的交线称为OX轴,简称X轴,它代表物体的长度方向。
W与H的交线称为OY轴,简称Y轴,它代表物体的宽度方向。
W与V的交线称为OZ轴,简称Z轴,塔代表物体的高度方向。
X、Y、Z三轴的交点0称为原点。
(2)三视图的形成
    我们构建好三投影面体系后,我们将要表现的物体置于这三个投影面体系中。分别由前往后向正面投影画视图;由左往右向侧面投影画视图,由上往下画视图。这样,便分别得到正面上的主视图,侧面上的左视图,水平面上的俯视图。然后移开物体,隐起投影线,便得到三个位于不同平面的三视图。但这样不便于平面表现,于是,我们再将这个三投影面体系,分别绕OX及OZ投影轴展开。这样原来处于不同平面的三个平面视图便展现在一个平面上,便得到了物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即该图的三面投影(三视图)。利用动画演示三个平面展开在同一个平面的过程,并找学生上来演示模型展开的过程。
(3)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
位置关系
A.主视图保持不动  B.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 C.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让学生观察展开后的三视图,探讨总结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②投影关系
A.主、俯视图长对正  B.主、左视图高平齐  C. 俯、左视图宽相等。通过播放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的动画,并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的长宽高尺寸,与三视图上的长宽高尺寸对应起来,教师引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总结出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方位关系
A.主视图反应上下左右方位  B.俯视图反应前后左右方位         C.左视图反应上下左右方位。                                拿实物模型给学生观察,并对照三视图分析其方位关系。        为了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一些三视图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小结,归纳提炼(用时3分钟)
三投影面体系
三视图的形成
三视图的关系与投影规律
5、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动手操作题,让学生画出长方体(缺角)的三视图并分析长方体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反思:
    到此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就完成了,回顾整堂课的设计,我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以问题驱动为主线,在各个环节中不断的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并适时的进行点拨诱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本课的重要内容,将板书
设计如下: 
一、三面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的投影面体系
正面V、水平面H、侧面W
二、三面投影的形成
V面:从前向后,正面投影
H面:从上向下,水平投影
W面:从左向右,侧面投影
三、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
主、左视图高平齐;
俯、左视图宽相等;
四、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上下左右围主视,
俯视左视分前后,
靠近主视是后面,
远离主视是前面。
思考题:
    作业是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几何体,并画出他们的三视图分析他们的位置关系,使直观教学通过实践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